煤炭市场在经历了本世纪历时最长的连续低迷之后,目前市场信心几乎跌至谷底,部分人士对煤市将出现严重产能过剩而长期陷入买方市场的担忧确实是有一定理由的。
五大担忧施压煤炭行业
一是担忧未来经济增长速度将整体回落。进入21世纪,在加入世贸组织利好驱动下,我国进出口贸易连年大幅增长。但是,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和目前仍未解决的欧债危机彻底打乱了之前的国际经济分工,我国依靠外贸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也愈发难以为继。与此同时,国内经济高速、粗放增长带来的资源和环保压力也越来越要求放慢增长步伐,转变增长方式。因此,与过去的十多年相比,市场普遍担忧未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整体放缓。
二是担忧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和能源结构调整制约煤炭需求。面对不断加大的碳排放压力和日渐凸显的能源安全问题,政府有关部门越来越意识到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必要性,同时更加重视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降低传统化石能源,尤其是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未来要实施能源消费强度和消费总量双控制,2015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0亿吨标准煤,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将由2010年的8.6%提升至11.4%,煤炭消费比重则降低至65%左右。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和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可能会对煤炭需求构成双重制约。
三是担忧国内煤炭产能继续集中释放。受益于前些年煤炭需求持续旺盛和煤价不断上扬,煤炭企业盈利能力普遍较强,投资热情高涨,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统计数据显示,2002年至2011年,煤炭开采及洗选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始终保持在23%以上。按照3年左右的矿井建设周期测算,未来两三年仍然可能是煤炭产能集中释放期。
四是担心进口煤继续不断涌入。从2009年首度实现煤炭净进口开始,2010~2012年三年间,我国煤炭进口量年均增加5200万吨。2012年,我国煤炭进口总量达到28851万吨,较上年足足增加6600万吨,增长29.8%。同时由于出口不断下降,2012年煤炭净进口量较上年大增7154万吨,增长34.4%。煤炭进口大量涌入增加了国内供给,对煤炭市场供求平衡造成了较大影响。
五是担心国内环保压力加大会制约煤炭需求。今年以来,全国多数地区频繁遭遇雾霾天气,导致雾霾的原因纵然离不开天气因素,但取暖锅炉燃煤、工业污染物排放以及汽车尾气等则是罪魁祸首。可以想象,在环保压力下,未来城市供热
锅炉燃料势必会逐步由煤转向相对环保的天然气,煤炭需求可能会受到一定制约。
煤炭行业前景无需过度悲观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煤炭行业前景不会太差,未来有望进入一个低速相对平稳发展期。
第一,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未来整体能源需求仍有较大增长空间。经过多年快速发展之后,中国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大城市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有了极大改善,工业化也随之进入了一个较高级阶段。但与工业化进程不相匹配的是,目前中国的城镇化水平仍然较低,发展空间巨大。未来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更加协调发展,中国经济有望继续保持一个较快增长势头,能源需求总量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第二,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基础地位很长时间内难以改变,随着能源需求总量增长,煤炭也会有一定增长空间。目前,在碳排放压力和环保压力下,光伏、风电、核电等新能源以及页岩气、煤层气等非传统化石能源发展动力强劲,有关部门也在不断加大对这些能源开发利用的政策扶持力度。但是,从目前来看,这些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相信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和政策调整,新能源开发利用的问题都会逐步得到解决或缓解,但这需要时间。短期内,煤炭、石油、天然气仍将是我国能源消费的主力,随着能源消费总量继续增长,作为能源基础的煤炭也必然会有一定增长空间。
第三,煤炭不只是能源,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富煤、缺油、少气”的能源结构下,逐步用煤化工来取代部分石油化工和天然气化工符合资源优化利用。煤炭不只可以用来燃烧取暖、供热、发电,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能量,还可以作为化工原料来生产各种有机化工产品。在我国“富煤、缺油、少气”的能源结构下,用煤炭取代石油和天然气作原料来生产各种化工产品有利于资源有效利用,当前煤化工在各地热火朝天的推进从另外一个角度证明了这一点。目前,煤炭主产区的水资源短缺、环境约束加大、铁路运输瓶颈长期存在以及技术水平较低等均对煤化工的发展构成制约,煤化工发展遭遇不少挫折。未来,随着下游市场进一步壮大,煤化工的相对优势进一步显现,铁路运输瓶颈逐渐打破,煤化工仍有望获得较大发展空间,化工用煤需求具有较大潜力。
第四,在煤炭市场持续低迷时,其内在调节机制会逐步发挥作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会回落,从而影响未来煤炭产能和产量释放,促使市场供求重新趋于平衡。2012年,由于需求疲软,煤价大幅回落,煤炭行业投资增速在连续十年保持了23%以上之后,骤然降至7.7%,回落趋势十分明显。除市场压力之外,由于煤价下滑,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减弱,银行授信也会趋于谨慎,这会导致企业资金偏紧,进一步影响投资进度,延缓在建项目建设进程。
第五,如果未来中国煤炭需求减弱、煤价不再出现大幅攀升,主要产煤国和出口国煤炭行业投资也会放慢步伐,国际市场可供中国进一步增加的进口量将会逐步减少。2001年以来,全球累计新增煤炭需求中,80%以上来自我国。正是由于国内煤炭需求持续快速增长,我国才由煤炭净出口国快速转变为净进口国,同时导致国际市场煤炭供求失衡,带动国内外煤价双双上涨。国际煤价快速上涨的结果之一便是主要产煤国不断加大煤炭行业投资,增加国际市场煤炭供应。试想,如果未来中国煤炭需求减弱,煤价上涨动力不足了,主要产煤国必然也会放慢投资步伐,未来国际市场上可供中国增加的进口量也会逐步减少。
第六,加强环保,减少污染物排放是应该的,也是必须要做的,但在没有足够石油、天然气和其他替代能源的情况下,很长时期内煤炭还得用。统计数据表明燃煤发电、供热是重要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污染源,发电、供热行业创造了将近60%的工业二氧化硫和超过80%的工业烟尘,其中绝大部分污染物来自燃煤发电和供热,如果燃煤发电和供热全部得到抑制,相信霾定会远离我们,我们将重新拥有蓝天和新鲜空气。但目前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和能源结构决定了,用其他燃料大规模取代煤炭来发电和供热不太现实,煤炭还得继续使用,未来随着需求增加,燃煤发电和供热还会进一步增加。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是加强对产污企业排污端控制,如强制要求燃煤热、电企业安装烟气除尘和脱硫脱销设备,并加强监管,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共同进行监督管理。
第七,政府对煤炭行业的干预程度较高,很多时候能够通过政策或行政干预等方式影响煤炭供应。煤炭行业是典型的资源性行业,在政府不断加强对能源、资源控制的背景下,未来煤炭行业的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还将继续推进,产业集中度将继续提升,大型企业对资源和市场的控制力有望进一步增强。另外,煤矿安全始终都是安全生产领域的重头,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永远都是政府调控煤炭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未来将继续发挥作用。